加强文明互鉴,传承文化经典——2024年我校师生与泰国格乐大学师生共赏诵读、领略汉服文化
发布时间:2024-06-02文章来源:浏览次数:71
【本网讯】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融入立德树人、学术研究、文化交流等各项工作中,6月2日9:30到11:30,我校中华经典诵读协会和博雅历史协会在南苑剧场开展以“诗意中国 源远流长”和“盛世霓裳,东方神韵”为主题的校园活动。本次活动中华经典诵读协会和博雅历史协会成员们积极参加。泰国格乐大学师生莅临本次活动。活动由中华经典诵读协会的会长赵艳君主持。
中华文明如同万古江河,奔流不息。由中国经典诵读协会雷颜菲同学的诵读作品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中诵读比赛比赛拉开帷幕,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吸引住在场观众的目光。其中,中华经典诵读协会李锦瑶的诵读作品《沁园春雪》用激昂的语气振奋人心,引起观众阵阵掌声;中华经典诵读协会罗金枝的诵读作品《天净沙秋思》,他用有合有度的天净语言表达,丰富自然的肢体动作,以高水平高质量的表现完成了这首诗的诵读;中华经典诵读协会杨天字的《诗意中国》,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一个高潮,他用饱满的情绪,富有感情的语调诠释了对.祖国的深深感激与自豪;中华经典诵读协会李虹革《美哉,诗经》带领大家共同领略古诗词赋之美,聆听华夏璀璨诗篇,情感丰富,声音优美,字正腔园。选手们以精神抖擞之姿,用诵读将阿师学子的蓬勃朝气展现的淋漓尽致。
比赛中,不乏泰国师生们的诵读分享。一个泰国同学朗诵的诗歌,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一个高潮,他用饱满的情绪,富有感情的语调诠释了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依恋,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点点滴滴,触动了在场观众的心灵。随后,林星同学分享他的诵读,曲调优美;刘宇浩同学的一个诗歌,将普通话、泰语和方言有机结合,诠释着不一样的诵读。作品关于人类和美人鱼充满着好奇,充满着对爱情的迷恋,虽然这种爱情是不一样的,但因爱连接两个人的心;王浩义同学的诵读,阐述了另一个爱情,让观众在听觉和感情两方面得到双重享受,本次朗诵比赛在观众的一片欢呼声中完美落幕。
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。中国汉服一直以平面造型与直线结构裁剪方式为主,面料完整、形制宽大,体现了中国传统理念崇尚的宽博大气、含蓄自然的审美模式。博雅历史协会的成员们身着汉服,妆容精致,展现了自信、积极的精神风貌。首先出场是博雅历史协会的成员身着汉朝深衣形式,头戴发饰,引起观众阵阵欢呼声。随后,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以自然洒脱、清秀空疏为主要特点,服装样式多上俭下丰,上衣紧身合体,袖口肥大,下着多折裥裙,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倾向;唐代,法服和常服并行,唐代女子的髻式繁复,还有在髻鬓上插金钗、犀牛梳篦的装饰;宋代崇尚简朴、严谨、含蓄,体现人民的质朴;明朝的服饰在细节上有了更多的创新,如纽扣的使用,以及立领服饰的出现。清朝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,中山装和旗袍等展现了汉族传统服饰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。博雅历史协会的成员们身穿各朝代服装,充分体现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从中华经典诵读到汉服展示,我们在收获美的同时,也将从中踏寻中华文明的根、筑牢民族精神的魂,同时也领略了中国传统理念崇尚的宽博大气和含蓄自然的审美模式。本次文化交流充分展现出我校特色社团文化,并发挥出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作用,也有利于发挥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作用,促进了两校的合作与交流。
学生记者:张钰昕 秦艳兰 李琪梦
实习学生记者;马海牛牛 杨文玉
稿源:阿师青年媒体中心新闻编辑部
图源:阿师青年媒体中心新闻采编部
初审:雍青纳么
终审:李家发
v