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网讯】青春助力乡村振兴,实践绘就发展新篇。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,开展2024年全国大学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专项行动。在校团委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下,2024年7月8日,阿坝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张林教授带领“普向未来”乡村振兴促进团,踏上了以“携手共进,助力乡村”为主题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之旅。
深入吉祥社区,了解村情规划未来
7月8日,实践团队抵达水磨镇吉祥社区。社区书记谭强和副书记张春详细介绍本村情况,与张林教授同“普向未来乡村振兴”乡村振兴促进团就水磨研学发展问题作出相关讨论,在两位书记关于水磨“不远,不晚”的发展规划介绍下,同学们充分了解社区现状,踊跃发言讨论,为水磨的研学规划奠定发展基础。
探访水磨古镇,弘扬精神传承文化
7月9日,团队来到水磨古镇进行考察。成员们热情地对润街、青简书室和西羌汇等景点进行讲解。在实地的调研中,通过与当地居民亲切交谈,了解羌医知识,关注即将建成的小夜市,弘扬伟大“抗震救灾精神”,深入探究汶川县在不同时期的社会结构、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,为更好地理解水磨镇的文化和历史,传承与弘扬阿坝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,助力乡村振兴和传承民族地区非遗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走进茶园村落,关爱村民共话发展
7月10日,团队走进当地茶园,探望当地村民。在与村民的亲切交流中,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,关心其需求和困难。学生们感受到村民的热情好客,团队也积极为村民们提出发展建议,村民们由此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,激发出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。这是心与心交融的时刻,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参观樱花基地,借鉴经验助力振兴
7月11日,团队走进汶川县漩口镇赵公村云里雾里樱花民宿里参观学习。赵公村樱花基地生态旅游建设是一个成功典范,通过政府和私人合作,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,为团队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。
调研产业基地,对比学习增长见识
7月12日,团队前往水磨镇马家营村小马超田园研学基地、拾云营地以及等风来茶园。马家营村村支书刘明虎、拾云营地董事长殷书剑以及盘龙溪村委会副主任姚红伟的介绍,让同学们对水磨镇各项产业有了初步对比,在学到丰富知识、锻炼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,更深刻认识到一个健康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基本项目和设施,更需要专业运营和人才。
研讨考察成果,设计线路明确方向
7月13日,团队三下乡活动接近尾声,在张林教授的带领下,成员对这几天的考察成果进行深入研讨,划分出“文化之旅”和“标本之美、营地之乐、学府之智与防火之青”两条研学线路,并分组进行精心设计。通过线路设计,大家更加明白充分的前期调研的重要性,要充分考虑用户的目的和偏好,努力为其提供个性化、多样化的线路选择。
考察黄龙道观,聚焦文化传承创新
7月14日,团队对水磨镇黄龙观进行考察。水磨镇黄龙观作为道家文化的发源地,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避免旅游商业化是至关重要的课题。成员们认为旅游应更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,让游客在参观中领略道家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。最后,团队对研学成果进行汇报,由两个组长进行汇报,成员进行补充,老师进行点评,为本次三下乡活动画上圆满句号。
此次“普向未来·乡村振兴”实践活动,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,同学们也收获颇丰,深刻懂得了如何助力村民获益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坚信,在未来的日子里,同学们将带着这次活动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感悟,继续努力学习、积极探索、勇于创新,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,用青春的激情和智慧,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。